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最近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三周年,制造业协同发展交出一份亮眼“成绩单”——2022年,川渝电子信息、汽车、装备制造规模分别达2.2万亿元、7500亿元、1万亿元,共生产汽车318万辆,同比增长17%。
“成渝地区建立起相互促进、合作共赢机制,打破以往地区间的保护机制和市场分割,企业找到契合点,品牌、规模效应初现。”省政协委员、成都远东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帆经常于两地间往返,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年的融合发展感受明显。
在陈晓帆看来,不仅仅是制造业享受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策互联互通的红利,很多领域产业链也持续做大做强,直观地实现“1+1>2”的效果。可以说,这是成渝制造业一次新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作为“圈”中密友,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的德阳市,其变化有目共睹。省政协委员、德阳市科技局局长邱明总结:成渝地区在制造业上共同开拓市场、建立互联互通的创新协作机制,初步形成了高端能源产业集群,德阳是参与者,也是受益者。
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链,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,邱明建议,要拓展产业“共育”环境,打开“共扶”新市场。他建议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探索提供有力有效的商业化市场,对于重型燃气轮机等德阳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形成强力助推作用。
“制造业正在乘势跃升!”省人大代表、遂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钱洪杰介绍,借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遂宁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,聚力建设“锂电之都”,锂电产业已初步构建起“锂资源开发—锂电材料—电池生产及系统集成—终端应用—梯次回收利用”全生命周期产业链,主要产品碳酸锂30%配套成渝两地。
优势互补、错位发展、协作配套,行业共融远远不止锂电。钱洪杰进一步补充说道,遂宁先后与成都市和重庆市潼南区、合川区等地签订一揽子产业协同发展协议,加快融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“配套图”,全市100余家电子企业成为川渝两地电子企业直接供应商。
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,川渝携手同行才能“双向奔赴”谱写合作发展新篇,勇立“潮头”的企业也才能抓住机遇、乘势而上。
省政协委员、成都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朋表示,在汽车制造领域,成都和重庆的互补性较强,三年来持续在商用车制造、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、传统配件等领域互利互助、共同进步。他同时建议,四川要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,进一步将原料输出转化为产品输出,提升利润、增强市场竞争力。
标签:
最近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三周年,制造业协同发展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。
1月10日上午10时,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在成都举行,听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二届...
1月9日下午,省人大代表们陆续来到驻地宾馆登记报到。作为新一届省人大代表的廖红军,首次领到出席证的...
1月9日,省人大代表刘春香在驻地完善议案建议内容,并就教育、交通、乡村旅游等话题与其他代表深入交流。
1月10日,四川省绿色建材下乡活动(西充站)启动会在南充市西充县举行。